梦到自己捡起月亮,梦到自己捡起月亮什么意思
11992023-09-07
今天给各位分享梦到自己捡起月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梦到自己捡起月亮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意思是很多自视清高的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
这句话出自《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创作背景:《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
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
这篇小说是毛姆在游经塔希提岛后,回到欧洲后写成的。
01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高晓松的一句话,“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文艺又好听。
然而现在,却很想用林宥嘉的一句歌词来回应它,“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
安安静静地苟且,踏踏实实地生活,才是大部分人的人生。
并不是很喜欢高晓松,他是个有理想的人,却想当然地推及所有人都该有理想。
他低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别人。
轻飘飘的理想是个充满氢气的气球,如果过于膨胀,是会爆炸的。
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看第二季奇葩说的时候,里面有个我很在意的选手,叫柏邦妮。
编剧出身的她辩才不错,声音好听也富有感染力,但我就是有种不适感。
无论什么话题,她都能描绘一个美好的蓝图,颇有几分值得全人类献身的伟大事业的架势。
对于没有坚定的理想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群体的传染性了。
理想是不分三六九等的,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鸿鹄之志,也有“身上衣裳口中食”的燕雀之困。
可若真要探个究竟,我认为追求理想是有境界之分的。
比如《月亮河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混蛋,我却不讨厌他。
不得不承认,尽管他是个混蛋,但他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毕竟,理想之于斯特里克兰就是一簇跳跃着的火焰,他是扑火的飞蛾,宁愿死去,也不愿放弃。
我也不会对思特里克兰德产生怜悯。
毕竟值得怜悯的,是我们所有人。
他追求的并不是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不是让自己的画作得到赏识,甚至他追求的根本不是绘画,他是在表述,是在呐喊,是在发泄,终其一生,他想要将他的世界用他的语言表达,这是他的理想。
最令我动容的,应该就在于此。
他是个与理想所融合的人,真真切切的,贴贴实实的,像融化的三色杯,是巧克力草莓和香草的混合色。
他不做举杯邀明月的浪漫艺术家,不做水中揽月的傻猴子,他明明是想做那奔月的嫦娥,坐拥整座广寒宫。
依我看来,斯特里克兰的境界是够得上王国维三重境界之最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好一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02
虽然在我的中二时期,确实是那种理想至上的小孩子,甚至隐隐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小事感到羞耻。
我以为人生中就应该只有诗与远方,一种书生意气的无知与狂妄,仿佛挥斥方遒,就能指点江山。
直到成长中我与发小进行了一次次激烈的交流,一次次打破我固有的认识。
她是与我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放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如果当初的我选择的是月亮,那么她必然选择的是六便士了。
我记得最激烈的一次是我说人活着为了赚钱真没意思,她用一种无法理解的谴责的目光看着我,人生来就是为了赚钱的,最后她斩钉截铁地下结论。
她走在极端现实的路上,视每一便士为生命的重要组成,我没有和现实亲密接触过,还未曾遭受它的迫害,所以我还有留恋朦胧月光的心思。
月亮和六便士的巨大鸿沟就在于一个是挂在天上需要仰望的,一个是落在地上只能低头的。
仰望与低头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是不得不做出的抉择,而往往低头的动作是更轻松一些的。
所以我终究是低下了头。
我开始接受六便士的重要性。
六便士是什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基础的生存,也是更好的追求。
它教给我很重要的一课是,生活便是生活。
03
就像我妈一直跟我苦口婆心的劝导一样,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而我也已经不再是那个整天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以精神食粮为生的小孩了。
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这是我现在能够看到的未来。
我似乎已经认命,但我更宁愿解释为是一种成长。
仿佛从云端慢慢走下来,双脚第一次触及大地,沿路的风景也变得真实而秀丽,不再是从高空俯瞰而下的小黑点。
但其实本质上我这个人还是有点天真,有点理想的。
这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也是我想要保留着的。
我希望能够在这两年多读点书,最好是不同领域的,更深的了解自己,探索更多的兴趣爱好,偶尔矫情一把发发牢骚,偶尔认真地写一篇文章。
我不晓得我今后是否会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也许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去读个中文系,或者法学硕士什么的,也许我而立之年突然跑去当作家什么的,谁知道呢?
我会一直在内心为这种残存的念头留有空地,就像我的内心一直守护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我衷心钦佩所有为理想在现实中挣扎的人。
04
生活,还是要勇敢面对。
勇敢面对当下的机遇、选择、困难和挫折;
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所爱、感动与坚持。
理想和现实,我们大可不必去纠结。
祝诸君捡的起来六便士,也看得见月亮。
我抬头看着月亮,捡起了地上的六便士。
这该是一种多么扭曲的姿势——膝盖需得是半曲着,但又不能碰到地面,上半身像只虾子一样躬着,脖颈直直地向上挺立,才能看到高悬于空的明月。
皓月当空,钱财于地。
或许会有人贪图双倍的欢愉,但在现实世界里,往往只能二者择其一。
而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这份源自理想和现实抉择的矛盾被不断放大。
不同于普通人选择流于世俗之中,文中的男主人公克兰德却是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姿态,奔向了对梦想的追求之路。
在克兰德的身上,有着真实和荒诞的奇妙融合。
他是有名的证券所经纪人,妻子是上流社会的小姐,两人结婚多年,育有儿女,家庭圆满。
这可能是他人眼中极为美好安宁的生活了。
但偏偏,一个文雅有礼的丈夫突然抛妻弃子离家出走。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的争吵,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
真实在于,克兰德就像那些无数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一样,生活稳定,就如同住在对面楼层的邻居,可能早起上班都会碰见打个招呼。
荒诞的是,如此普通的人竟会残忍地抛开一切,一走了之。
为了什么呢?追求绘画的梦想。
倘若是从所处的社会环境角度看,这种对于人物性格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就像一直以来恪守着晨起打鸣的公鸡不会突然半夜啼鸣。
但克兰德是生活在一潭了无生机的死水中,尤其他的心中还燃烧着滚烫的火苗。
文章通过“我”的角度便已做下了许多铺垫:永远是虚伪敷衍的酒会,无聊乏闷的日常,就连交谈中都透露出深深的苍白与无趣。
这便是荒诞发生的小部分预兆了。
剩下的,则是在克兰德出走巴黎之后,“我”再次找到他,在那个脏乱破旧的阁楼里,被揭示了出来。
自幼对画画有兴趣,但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放弃,并将其死死按压在心底。
时隔多年之后,这一少时起追求的梦想重新占据了他的心神。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没人知道。
或许,是克兰德在某夜孤身行走的时候看到了黑夜中的明光。
自克兰德将自己从现实社会里撕开之后,荒诞与虚幻像是在他的身上泼上了大块的颜色,而后在他的笔尖不断地倾泄而下,混合着他的血汗,带着他近乎疯狂的情感。
他对友人妻子的爱慕追求毫不在意,他品尝着这份情绪,却在女人求而不得逝去之后毫无罪疚感。
这真实吗?不像是能在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事情。
这不真实吗?这就是克兰德的经历。
真实和荒诞的结合,最终指向了合理合情。
克兰德离家出走追求梦想是合理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敢于打破现状追求梦想的故事;身为艺术家对情感狂热却毫不在意情情爱爱是合情的;在世俗里闷头生活几十年突然抛弃一切是合理的;最后克兰德在小岛上患上麻风病死去同样是合理的;他的画作终被世人欣赏,声名大噪,也是合情理的。
克兰德这一人物角色在文中鲜活存在着。
他坚决地舍弃了曾经握在手里的六便士,以决绝的姿态走向了月亮,或许他是对的,月亮并没有拒绝他。
脚边的六便士和头顶的月亮同时存在。
有些人蹲下了,有些人站着。
会有人向往二者兼得,但就如同开头所说,我抬头看着月亮,捡起了地上的六便士,这是一种多么扭曲的姿态。
故而,克兰德突兀地站了起来,却又并不令人意外地走向了另外一条完全颠覆的道路。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因着这句话我去看了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
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我想,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很多人都只顾看脚下的六便士,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像主人公一样坚持望向头顶上的月亮。
诚如作者所言“我们这些人就像从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量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生活被安排得太有秩序了,我觉得简直太可怕”。
或许《月亮与六便士》的意义,便在于一个打破现实框架,有不平淡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人,找到了心中的月亮。
去追寻理想,不论崇高与否,都是比六便士更闪闪发光的东西。
所以看完这部作品的部分人,很容易误认为对心中理想的追求,或许应该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般,摒除所有外在的束缚,才能达到内心最迫切去往的目的地。
相反地,我觉得《月亮与六便士》更告诉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
诚如张闻天所说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是对理想与生活关系较为理性的一种解答,对于《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想来也应如此,月亮应该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或是寻找生活的意义,无论如何理想都不应该成为摒弃生活的理由。
“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艺术虽看似高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不可分割,艺术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其实对作品中的“月亮”,也要如此去看待,看似应远高于现实生活,但是若真脱离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扎根,不能由生活中孕育,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所谓的“月亮”只是水中倒影,而理想也只是一纸空谈。
不难看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放弃了所有能对心中追求产生束缚的东西,放弃了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放弃了持续十七年的婚姻,放弃了两个孩子,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安逸生活……一心只去绘画,不顾一切,但是他仍旧会为了生活,向“我”及德克·斯特洛夫借钱;仍旧会为了生活在塔希提岛在种植园当监工、打零工;仍旧会为了生活在马赛领救济品、打工,并给硬汉比尔画肖像。
他一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但是他从未真正的脱离过生活,没有生活的支撑,他的理想也无法得以生长。
由此来看,完全脱离生活,追求“月亮”的想法并不现实。
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为了自己的追求,伤害到他人,或没有承担本应承担的责任,无论是社会的、家庭的,这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便事业有所成就,理想有所收获,但在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道德上却是失败的、缺失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固有的责任,这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也是生命意义的体现。
追求理想是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并不能为实现单方面的价值而抛弃生命本身所应承担的责任,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
始终认为,理想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应只体现在个人追求的得与失,而是在于理想本身或生命本身所带来的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对他人是否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崇高的理想才能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能叫做作践自己?做一名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
或许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中最重要的一个主旨,该如何看待生活的价值与理想的追求。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但也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