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人梦到胡适,上学的人梦见

本站原创- 2023-09-13 10:30:57

上学的人梦到胡适,上学的人梦见

其实上学的人梦到胡适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上学的人梦见,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上学的人梦到胡适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母爱的包容的名人文章
  2. 季羡林的整篇文章
  3. 古代教师节的故事
  4. 关于犁地的现代诗句

我的母亲

作者:胡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侯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样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样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侯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杂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
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扑克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爱母。

母亲是一种岁月

作者:卢盛宽

每次回到家里,总想解读母亲的深情厚意。
她的每一次眼神与每一次问候。
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绪。

早在去年寒假临近期间,母亲便隔三差五的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归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确告知以后,母亲才安下心来,并祝福我一路平安。
这么平凡的事情。
似乎不值得牺牲笔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后父亲告诉我,母亲在我回家的那天差点得了风寒。
原来,母亲盼儿心切,每当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的脚步声就打开房门,出来看看,几次三番下来,母亲并未见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门口等待我的归来!
那时已是寒冬天气,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向来怕冷的母亲竟然无视环境的恶劣-------,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沉默了,并非无言,可一时,叫我说什么才好呢?我望了望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突然感悟:母亲其实就是一种岁月。

是的,母亲是一种岁月。
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岁月,从江河向大海的岁月,从沙漠走向绿洲的岁月,也是从苦难走到幸福的岁月。
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现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这种岁月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母亲是一种岁月。
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岁月无情,而母亲有情。
小的时候,当别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来放牛的时候,母亲却叫我起来上学;长大后我成了壮小伙子,而别的伙伴都纷纷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亲却嘱咐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本该在毕业后好好孝敬父母,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
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
这是怎样的一种岁月啊,我把她解读成爱的象征!

母亲是一种岁月。
因为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而母亲的爱正是这样的浩无涯际。
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根甘蔗,任凭儿女吮吸着甘甜的蔗汁;母亲有时又是一座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抚平儿女的创伤。
母亲为了我的将来,曾两度搬迁:从农村搬到城郊,再从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我读书方便。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顿时明白,这种母爱其实更是一种拯救。
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
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
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并用爱心去鼓舞它、激励它、并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攀登。

当然,这种浩无涯际的母爱,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
当她为世俗所诱或为生计所迫而丧失本性时,当她囿于环境沉湎于声色犬马而难以自拔时,只要她想到儿女,想到要做儿女的榜样,想到儿女决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她就会升腾起战胜自我的力量,从善从真从美。
虽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样伟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亲,乃至普天之下的母亲,都可以与孟母相媲美……

母亲是一种岁月。
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
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
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
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
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
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
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
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
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
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
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
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
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
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
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
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
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
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
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
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chán chán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
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
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
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
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
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
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
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
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
”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
是的,命当如此。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她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
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不逗气。
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
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
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
“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
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
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
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
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
时代使我成为逆子。
廿七岁,我上了英国。
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
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
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
我疑虑,害怕。
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
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
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
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
我不敢拆读。
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
还说什么呢?心痛!
心痛!

八十述怀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咄咄怪事!

我向无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龄在内。
我的父母都没能活到五十;因此,我自己的原定计划是活到五十。
这样已经超过了父母,很不错了。
不知怎么一来,宛如一场春梦,我活到了五十岁。
那时正值所谓三年自然灾害。
我流年不利,颇挨了一阵子饿。
但是,我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正在德国,我经受了而今难以想象的饥饿的考验,以致失去了饱的感觉。
我们那一点灾害,同德国比起来,真如小巫见大巫;我从而顺利地渡过了那一场灾难,而且我当时的精神面貌是我一生最好的时期,一点苦也没有感觉到,于不知不觉中冲破了我原定的年龄计划,渡过了五十岁大关。

五十一过,又仿佛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蹰。
其间跨越了一个十年浩劫。
我当然是在劫难逃,被送进牛棚。
我现在不知道应当感谢哪一路神灵:佛祖、上帝、安拉;由于一个万分偶然的机缘,我没有走上绝路,活下来了。
活下来了,我不但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反而时有悔愧之感在咬我的心。
活下来了,也许还是有点好处的。
我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
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和时间。
在浩劫期间,我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后来不打不骂了,我却变成了“不可接触者”。
在很长时间内,我被分配挖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
没有以前的会议,没有以前的发言。
没有人敢来找我,很少有勇气同我谈上几句话。
一两年内,没有收到一封信。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
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又仿佛是一场缥缈的春梦,一下子活到了今天,行年八十矣,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
倒退二三十年,我这个在寿命上胸无大志的人偶尔也想到耄耋之年的情况:手拄拐杖,白须飘胸,步履维艰,老态龙钟。
自谓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想得不深也不多。
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就到了这个年龄了。
今天是新年元旦。
从夜里零时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
然而这老景却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人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
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
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
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
楼前的白杨,确定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
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
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残叶,“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雨没有了,上面只有白皑皑的残雪。
我相信,荷花们也蜷缩在淤泥中,做着春天的梦。
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也依然是过去的一切……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
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
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八十”这个数目字竟有这样大的威力,一种神秘的威力。
“自己已经八十岁了!
”我吃惊地暗自思忖。
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一看。
向前看,灰蒙蒙的一团,路不清楚,但也不是很长。
确实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罢。

而回头看呢,则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条路的顶端是在清平县的官庄。
我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我大奶奶和母亲的面影。
这条路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泉地的大明潮。
这条路又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双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我那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
路陡然又从万里之外折回到神州大地,我看到了红楼,看到了燕园的湖光塔影。
令人泄气而且大煞风景的是,我竟又看到了牛棚的牢头禁子那一副牛头马面似的狞恶的面孔。
再看下去,路就缩住了,一直缩到我的脚下。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我真正感觉到,我负担不了,也忍受不了,我想摆脱掉这一切,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回头看既然这样沉重,能不能向前看呢?我上面已经说到,向前看,路不是很长,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
我现在正像鲁迅的散文诗《过客》中的那一个过客。
他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来的,终于走到了老翁和小女孩的土屋前面,计了点水喝。
老翁看他已经疲惫不堪,劝他休息一下。
他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
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
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
”那边,两边是什么地方呢?老人说:“前面,是坟。
”小女孩说:“不,不,不的。
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它们的。

我理解这个过客的心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过客。
但是却从来没有什么声音催着我走,而是同世界上任何人一样,我是非走不行的,不用催促,也是非走不行的。
走到什么地方去呢?走到西边的坟那里,这是一切人的归宿。
我记得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里,也讲了这个意思。
我并不怕坟,只是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后,我真想停焉休息片望。
然而我不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仅正是非走不行。
聊以自慰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了野百合和野蔷薇。

我面前还有多少路呢?我说不出,也没有仔细想过。
冯友兰先生说:“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米”是八十八岁,“茶”是一百零八岁。
我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是“相期以米”。
这算不算是立大志呢?我是没有大志的人,我觉得这已经算是大志了。

我从来对穷通寿矢也是颇有一些想法的。
十年浩劫以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
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
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
但是我并不恐惧。
我眼瓣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怀念母亲>>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
开头一段是: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
最后一段是: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以后也没有断过。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百度0o梦o梦o0手打T_T

此是复制: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

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
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
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
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
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
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
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
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
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
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
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
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
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
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
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
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
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
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
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
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chán chán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
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
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
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
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胡适的功过是非,历史应该给出正确的评价。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
过去,在极"左"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曾一度把他完全抹杀,把他说得一文不值,反动透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看问题比较实事求是了。
因此对胡适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改变。
但是,最近我在一份报刊上一篇文章中读到,

(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好像他是一个铁杆国民党员、蒋介石的崇拜者。
根据我的了解,好像事情不完全是这个样子,因此禁不住要说几句话。

胡适不赞成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事实,是谁也否认不掉的。
但是,他是不是就是死心塌地地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他从来就不是国民党员,他对国民党并非一味地顺从。
他服膺的是美国的实验主义,他崇拜的是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
只要不符合这两个尺度,他就挑点小毛病,闹点独立性。
对国民党也不例外。
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新月》上发表的文章:《知难行亦不易》,是针对孙中山先生的著名的学说"知难行易"的。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知难行易"的哲学奥义,也不想涉及孙中山先生之所以提出这样主张的政治目的。
我只想说,胡适敢于对国民党的"国父"的重要学说提出异议,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蒋介石从来也没有听过"国父"的话,他打出孙中山先生的牌子,其目的只在于欺骗群众。
但是,有谁胆敢碰这块牌子,那是断断不能容许的。
于是,文章一出,国民党蒋介石的御用党棍一下子炸开了锅,认为胡适简直是大不敬,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一犬吠影,百犬吠声,这一群走狗一拥而上。
但是,胡适却一笑置之,这一场风波不久也就平息下去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胡适等新月派的人物曾一度宣扬"好人政府",他们大声疾呼,一时甚嚣尘上。
这立刻又引起了一场喧闹。
有人说,他们这种主张等于不说,难道还有什么人主张坏人政府吗?但是,我个人认为,在国民党统治下而提倡好人政府,其中隐含着国民党政府不是好人政府的意思。
国民党之所以暴跳如雷,其原因就在这里。

这样的小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来,但是,这两个也就够了。
它充分说明,胡适有时候会同国民党闹一点小别扭的。
个别"诛心"的君子义正辞严地昭告天下说,胡适这样做是为了向国民党讨价还价。
我没有研究过"特种"心理学,对此不敢赞一辞,这里且不去说它。
至于这种小别扭究竟能起什么作用,也不在我研究的范围之内,也不去说它了。
我个人觉得,这起码表明胡适不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忠顺奴才。

但是,解放以后,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创造了一个新术语,叫做"小骂大帮忙"。
胡适同国民党闹点小别扭就归入这个范畴。
什么叫"小骂大帮忙"呢?理论家们说,胡适同国民党蒋介石闹点小别扭,对他们说点比较难听的话,这就叫做"小骂"。
通过这样的"小骂",给自己涂上一层保护色,这种保护色是有欺骗性的,是用来迷惑人民的。
到了关键时刻,他又出来为国民党讲话。
于是人民都相信了他的话,天下翕然从之,国民党就"万寿无疆"了。
这样的"理论"未免低估了中国老百姓的觉悟水平,难道我们的老百姓真正这样糊涂、这样低能吗?国民党反动派最后垮台的历史,也从反面证明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把胡适说得似乎比国民党的中统、军统以及其他助纣为虐的忠实走狗还要危险,还要可恶,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我最近常常想到,解放以后,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了辩证法。
对于这一件事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高的。
但是,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说的那样:一切闪光的不都是金子。
有人把辩证法弄成了诡辩术,老百姓称之为"变戏法"。
辩证法稍一过头,就成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就成了真正的变戏法。
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封建时代赃官比清官要好。
清官能延长封建统治的寿命,而赃官则能促其衰亡。
周兴、来俊臣一变而为座上宾,包拯、海瑞则成了阶下囚。
当年我自己也曾大声疾呼宣扬这种荒谬绝伦的谬论,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为了自己这种进步,这种"顿悟",而心中沾沾自喜。
一回想到这一点,我脸上就不禁发烧。
我觉得,持"小骂大帮忙"论者的荒谬程度,与此不相上下。

上面讲的对胡适的看法,都比较抽象。
我现在从回忆中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我于1946年回国后来北大工作,胡适是校长,我是系主任,在一起开会、见面讨论工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我们俩都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什么委员,又是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更增加了见面的机会。
同时,印度尼赫鲁政府派来了一位访问教授师觉月博士和六七位印度留学生。
胡适很关心这一批印度客人,经常要见见他们,到他们的住处去看望,还请他们吃饭。
他把照顾印度朋友的任务交给了我。
所有这一切都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观察、了解胡适这样一个当时在学术界和政界都红得发紫的大人物。
我写的一些文章也拿给他看,他总是连夜看完,提出评价。
他这个人对任何人都是和蔼可亲的,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架子,这一点就是拿到今天来也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今天我们个别领导干部那种目中无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我们见到的还少吗?根据我几年的观察,胡适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物。
要说他没有政治野心,那不是事实。
但是,他又死死抓住学术研究不放。
一谈到他有兴趣的学术问题,比如说《水经注》、《红楼梦》、神会和尚等等,他便眉飞色舞,忘掉了一切,颇有一些书呆子的味道。
蒋介石是流氓出身,一生也没有脱掉流氓习气,他实际上是玩胡适于股掌之上。
可惜胡适对于这一点似乎并不清醒。
有一度传言,蒋介石要让胡适当总统。
连我这个政治幼儿园的小学生也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骗局。
可胡适似乎并不这样想,当时他在北平的时候不多,经常乘飞机来往于北平南京之间,仆仆风尘,极为劳累,他却似乎乐此不疲。
我看他是一个异常聪明的糊涂人,这就是他留给我的总印象。

我现在谈两个小例子。
首先谈胡适对学生的态度。
我到北大以后,正是解放战争激烈地展开、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的时候。
北大学生一向是在政治上得风气之先的,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面,也是如此。
北大的民主广场号称北平城内的"解放区"。
学生经常从这里列队出发,到大街上游行示威,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镇压,逮捕学生。
从小骂大帮忙的理论来看,现在应当是胡适挺身出来给国民党帮忙的时候了,是他协助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的时候了。
但是,据我所知道的,胡适并没有这样干,而是张罗着保释学生,好像有一次他还亲自找李宗仁,想利用李的势力让学生获得自由。
有的情景是我亲眼目睹的,有的是听到的,恐怕与事实不会相距过远。

还有一件小事,是我亲身经历的。
大约在1948年的秋天,人民解放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蒋介石集团的末日快要来临了。
有一天我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胡适,商谈什么问题。
忽然走进来一个人--我现在忘记是谁了,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昨天夜里有专门给胡适的一段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
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趣,都想看一看胡适怎样反应。
只见他听了以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地平静,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短短的五个字道出了他的心声。
看样子他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逃跑。
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
不然,他决不会如此镇定自若,他一定会暴跳如雷,大骂一通,来表示自己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忠诚。
我这种推理是不是实事求是呢?我认为是的。

总之,我认为胡适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反对共产主义,但是拿他那一把美国尺子来衡量,他也不见得赞成国民党。
在政治上,他有时候想下水,但又怕湿了衣裳。
他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的。
他晚年决心回国定居,说明他还是热爱我们祖国大地的。
因此,说他是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说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都不符合实际情况。

解放后,我们有过一段极"左"的历史,对胡适的批判不见得都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拨乱反正,知人论世,真正的辩证法多了,形而上学、教条主义、似是而非的伪辩证法少了。
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转变。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为胡适说了上面这一些话,供同志们探讨时参考。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2)

--------------------------------------------------------------------------------

作者:季羡林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
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
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中国有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
一个人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会自己抛掉自己的生命。
印度梵文中“死”这个动词,变化形式同被动态一样。
我一

直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
印度古代语法学家深通人情,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形式。
死几乎都是被动的,有几个人主动地去死呢?老舍先生走上自沉这一条道路,必有其不得已之处。
有人说,人在临死前总会想到许多许多东西的,他会想到自己的一生的。
可惜我还没有这个经验,只能在这里胡思乱想。
当老舍先生徘徊在湖水岸边决心自沉时,眼望湖水茫茫,心里悲愤填膺,唤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答,悠悠天地,仿佛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他会想到自己的一生吧!
这一生是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一生,然而到头来却落到这等地步。
为什么呢?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自己留在美国不回来,著书立说,优游自在,洋房、汽车、声名禄利,无一缺少,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说不定能寿登耄耋,富埒王侯。
他不是为了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才毅然历尽艰辛回来的吗?是今天祖国母亲无法庇护自己那远方归来的游子了呢?还是不愿意庇护了呢?我猜想,老舍先生决不会埋怨自己的祖国母亲,祖国母亲永远是可爱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爱的。
他也决不会后悔回来的,但是,他确实有一些问题难以理解,他只有横下一条心,一死了之。
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又有谁能够理解呢?我想,老舍先生还会想到自己院子里种的柿子树和菊花,他当然也会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自己的朋友。
所有这一些都是十分美好可爱的。
对于这一些难道他就一点也不留恋吗?决不会的,决不会的,但是,有一种东西梗在他的心中,像大毒蛇缠住了他,他只能纵身一跳,投入波心,让弥漫的湖水给自己带来解脱了。

两千多年以前,屈原自沉于汩罗江。
他行吟泽畔,心里想的恐怕同老舍先生有类似之处吧。
他想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他又想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难道老舍先生也这样想过吗?这样的问题,有谁能够答复我呢?恐怕到了地球末日也没有人能答复了。
我在泪眼模糊中,看到老舍先生戴着眼镜,在和蔼地对我笑着;我耳朵里仿佛听到了他那铿锵有节奏的北京话。
我浑身颤抖,连灵魂也在剧烈地震动。

呜呼!
我欲无言。

写于1987年10月1日晨


一、程门立雪

出处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
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二程简介:

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
《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
”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
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
“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
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
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
”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
”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采纳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1.关于土地的现代诗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作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作者:艾青(当代)土可松可硬有形也无形土以自己无边无际之躯以石为骨以水为血脉于冥冥的天宇下垒起丘陵与山脉营造湖泊与大海孕育生灵孕育万物孕育一切人间之梦孕育一切绿色家园检举补充回答:裸露的土地(一)岩石裸露给风霜被打磨的碎片在洪流中降生雨过天晴你裸露给蓝天(二)母亲害羞了给你穿上野草点缀着绿叶和红花你常常挽起袖子裸露给媒人挑剔(三)母亲给你的嫁妆金银珠宝不多贪婪的丈夫细细地将你摸遍鄙夷裸露在你脸上(四)你的孩子长得跟你一样黄黑的皮肤你用泥泞的双手裸露给他们学步(五)有一个儿子羡慕岩石的高大你曾告诉他那是祖父的坟堆裸露在你心中(六)你的女儿在风雨中出嫁你叮嘱她们不怕陪伴大海才会裸露给朝霞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注:《中国的土地》选自《无题抒情诗》(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五月的麦地海子海子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2.谁有关于土地的现代诗

是一块为生存而渴望被开垦的土地

期待时光这把铁犁耕耘而过时

在我的身体里

播种下阳光、闪电和力量

我熬过了漫长又阴冷的冬季

万物复苏的春和生机蓬勃的夏啊

在本该果实丰硕的秋季

我却独收了一筐的泪水、忧伤

和迷惘

我是一块为生存而渴望被开垦的土地

我会选择在夜的静寂里

在呼啸而来的冬季

把那些从身上结出来的苦果

一一抚摸一一咀嚼

我依然还会默许

岁月这把犁头打我的身体上耕耘而过

并象一位农民似的

幻想着明年果实大丰收的

3.描写乡村生活的现代诗

黎明敲响黑夜的门

开始颤颤得发亮

早起的农人

在田地里享受独自的宁静

锄地的声响

惊醒泥土的清香

倾斜的树木,与土地

弯曲一个美丽的弧

印在微微发亮的天空

唯有农人起伏的脊背

不断变换角度

乡村,路,旷野和天空

渐渐豁亮

摘抄《乡村黎明》作者:七夕车站

几只土鸡悠闲地觅食

几条家犬慵懒地打盹

几株杨柳皱巴着皮肤

几缕炊烟慢腾腾入云

焰火消了

年味淡了

青壮男女们没了踪影

只留下这老弱病残

和这倦怠的乡村

热闹团聚的日子很短

残冬还在肆虐着威风

留守儿童忧郁地待学

有病老人艰难地硬撑

天太干了

地太旱了

麦苗儿也迟迟不返青

多么期待春风春雨

温暖滋润这无奈的乡村

摘抄《二月乡村》作者:淮河柳

4.关于现代的诗句

飞机

轰隆隆,

大鸟过长空.

为何不见羽,

依旧能飞升.

蚂蚁觅食

浩荡蚂蚁军,

出兵沙子岑.

才见羸虫死,

转眼尸无存.

苦修地下三四年,

得道一朝化成仙.

岂知烦恼终始有,

知了声声唱不完.

纸鸢

纸君不食乐逍遥,

春风送你上青霄.

有意无意牵线断,

高风漂泊水边桥.

碗碟架天网故恢恢,

吾厂效道心.

丝网虽逸气,

碗碟难溜身.

5.关于动物的现代古诗大全



1.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2.老鸦胡适一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天寒风紧,无枝可栖.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也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3.银鱼施蛰存横陈在菜市里的银鱼,土耳其风的女浴场.银鱼,堆成了柔白的床巾,魅人的小眼睛从四面八方投过来.银鱼,初恋的少女,连心都要袒露出来了. 4.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城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5.华南虎牛汉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
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尽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击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你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老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的血咬碎.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973年6月 6.萤绿原蛾是死在烛边的烛是熄在风边的青的光雾的光和冷的光永不殡葬于雨夜呵,我真该为你歌唱自己底灯塔自己底路飞鸟(陈敬容)负驮着太阳,负驮着云彩,负驮着风.你们的翅膀因此而更为轻盈当你们轻盈地翔舞,大地也记不起它的负重.你们带来的心灵的春天,在我寂寥的窗上横一幅初霁的蓝天.我从疲乏的肩上,卸下艰难的负荷:屈辱、苦役.和几个囚狱的寒冬.将一切完全覆盖吧,用你们欢乐的鸣唱;随着你们的歌声.攀上你们轻盈的翅膀,我的生命也仿佛化成云彩,在高空里无忧地飞翔.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于重庆磐溪 7.青鸟蓉子从久远的年代里--人类就追寻青鸟,青鸟,你在哪里?青年人说:青鸟在邱比特的箭簇上.中年人说:青鸟伴随着"玛门".老年人说:别忘了,青鸟是有着一对会飞的翅膀啊. 1950年雁(白莉)我们仍然活着,仍然要飞行在无边际的天空地平线长久在远处退缩地引逗着我们活着.不断地追逐感觉它已接近而抬眼还是那么远离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我们还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风上继续着一个意志陷入一个不完的魇梦在黑色的大地与奥蓝而没有底部的天空之间前途只是一条地平线逗引着我们我们将缓缓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夕阳不觉地冷去.仍然要飞行继续悬空在无际涯的中间孤独如风中的一叶而冷冷的云翳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6.关于写沙漠胡杨的诗句古诗现代诗都可以,包括作者是谁

1、《胡杨颂》清.林则徐

树窝随处产胡桐,天与严寒作火烘。
务恰克中烧不尽,燎原野火入霄红。

2、《大漠胡杨》当代·熊东遨

风华凋尽剩顽根,犹向天涯极处伸。
露积三更全品性,沙抟万里费精神。

片云结阵情何已,孤月凌霄影自亲。
冰窟火炉频选择,尚多余兴笑松筠。

3、《大漠胡杨》作者:嘉-德

风沙写尽我的寂寞,一人在沙漠独行渴望海市蜃楼的出现,那怕是点点绿洲

鲜血渗入沙砾,漫漫风沙裸露白骨久远的故事等待驼铃声声,我的心在颤抖

北非的弓角羚羊,沙漠里响尾蛇、野驴出没纳米布沙漠的千年兰还在吗?

一千五百年久远马达加斯加岛的麒麟花还有吗?

还有骆驼刺沙枣鱼甲草,我的伙伴罗布麻,沙漠里爱的炽热.沙漠里希望殆尽

那怕是唯一的仙人球,也会有和谐的美千变万化的姿态如黄色沙海的碧玉

沙漠,我的家,夕阳下美丽的家园心灵的废墟,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

断残的石柱荒凉的瓦硕,空虚凄惨绝望

我在风中没有河流,没有人类,没有亲情,没有交流

等待风的吞噬,等待酸雨洗礼凝望亘古的太行诡秘的夕阳

我怎么诠释永恒的孤独鹰在盘旋吗?没有了溪流,千年不朽的胡杨

遗忘、背离,冷漠、冷落幸福被吹散,沙漠和废墟的世界只是胡杨直指蓝天

7.描写牛的现代诗

黄牛

白莲春

收起被风撕烂的帆和扯断的缆绳

停在农民手中农民的妻子和瞎眼的母亲

以及还未出世的女儿都在精心地

缝补黄牛的伤它的桅杆仍是笔直

骨头露出雪的白在石头上航行了

一个春天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

黄牛的伤比去年更像它脚下的波涛

离阳光和天堂的门越来越近停在

冬天的港口农民温暖的干草使泥土上

这条河流一直向东一直在

黄牛的背上走黄牛一边吃着干草

一边喝着泥水在这个荒凉的傍晚

云贵高原上的风正猛烈地撕扯着

黄牛知道在云贵高原上

风只有在它的背上撕扯的时候

才叫风而农民只有在它的前面

把它当船拉的时候叫农民

文晓村

没有华丽的装饰

没有动听的歌喉

无所谓雄心

无所谓壮志

让花族在春天齐放

让歌鸟在林间争鸣

让狮子在旷野称王

让猴子在动物园表演

我只是守着一方土地

一步一步

默默耕耘

不是一头牛,而是一群牛

何小竹

那天的确也是这样

先是一个农民牵来一头牛

让我们拍照

后来别的农民听说了

也把他们的牛从牛圈里牵出来

牵到雪地上

让我们拍照

副县长说,够了,够了

别牵来了

记者们没有胶卷了

但农民们还是把所有的牛都牵了出来

他们都想给自家的牛

照一张像

8.关于“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现代诗歌,不少于300字

战火

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硝烟

依旧弥漫着曾经的废墟

和平

明明触手

却又可望而不可即

我不懂

是什么阻止这一切

只希望

有一天

世界能够铸剑为犁.

马基雅弗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
”它就像火一样,在中心点燃烧,却可以蔓延到各处,使整个地球都燃烧起来,那么我们何时才能铸剑为犁。

曾记得这样一则故事。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许多犹太人,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也和她的妈妈一起被关在这里。
但过了几天,女孩的母亲被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每当女孩问及此事,人们都对她说:“去寻找你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
”女孩信以为真,但她却没有逃过纳粹士兵的屠杀,他们将被活埋。
当女孩要被推下坑时,她却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些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人群中一片愤怒的呼喊!
在真情面前,战争显得那么卑劣,我们有何理由引发战争?正如拉宾所说:“千万人呼喊的声音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的痛苦。
”让世界铸剑为犁。

20世纪是一个多战的世纪,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波及人口15亿以上,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
二战历时六年之久,波及20亿人口,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
1983年,一位匈牙利科学家公布一个统计结果:二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又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没有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
我们的世界何时能铸剑为犁?

难忘于战争中那一幕幕悲惨的镜头:圆明园的那场大火;日本人屠杀旅顺居民时,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日本人将赤手空拳的中国青年押往郊外进行集体屠杀;二战中冲天的毒气,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巴以冲突中那些渴望上学,却神情呆滞的眼神……让我们存有一点浩然正气,不要让这一切重演。
我们的世界何时能够铸剑为犁?

我们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战争而赎罪的人。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因赎罪而跪在了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前;日本老人尾山宏承受着巨大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的侵华战争不懈追问,只为正义与和平;日本人东史郎曾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可20世纪80年代后,他多次来到南京,真挚地向人们谢罪,还公布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
这些,又使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让我们为世界铸剑为犁贡献一份力量。

战争,毁坏的不仅是城市,更是家园;战争,残杀的不仅是生命,更是美好的人性。

巴金说:“人的希望像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明。
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所以,让世界铸剑为犁。

9.梨树这首现代诗是谁写的

【现代诗】《梨树》

门前的一棵梨树,平时毫不起眼,而今却果实累累,压弯了枝。

----题记

一年只被人们喜欢两次

一次是开花,一次是结果

仔细算来

应该有一个半月

也就是四十五天

如果一生按六十年计算

可以被人喜欢一百二十次

九十个月,两千七百天

假如这个计算方式成立

我想,这辈子值了

写于2016年7月23日

作者简介:李家峰,网名:河边漫步,原水利工作者,现已退休。
曾居三江之源、万山之宗,得其天然,与大自然为伍,心胸宽阔,豪迈不群,吞吐苍穹间、囊括八荒地、心底洒脱、飘逸出尘。
玩弄山涧清风、咏吟雪山冰峰,笑谈尘世艰难、抛却人间无奈,随他世事沉浮,我自悠然自得。

上学的人梦到胡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学的人梦见、上学的人梦到胡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1238889999.com/a3WImhtCo00g.html
上一篇:夜间梦到红色棺材(夜间梦到红色棺材什么意思)
下一篇:佩奇梦到奥特曼 佩奇梦到奥特曼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