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五磊创造- 2023-09-07 16:34:51

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梦到伏王府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红楼梦梦境描写的原因
  2. 红楼梦中有甄府和甄宝玉 谁介绍下

《红楼梦》中充溢着对“梦”“的描写,它们大小各异、形式多样,在这部鸿篇巨著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或呈现当时豪门内外的众多矛盾,或暗示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或刻画故事人物的心理特征,或前后联系着故事的情节,构成了小说独有的叙述结构。
解读这些梦,对我们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作品结构,诠释作品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笔者在对《〈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其分为六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梦的艺术特色及作用。
[关键词]梦境木石同盟金玉良缘太虚幻境脂砚斋《红楼梦》内容宏富,结构严谨,情节曲奇,包罗万象,以其独有的魅力,备受读者青睐。
在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心中所想,构建了一个“微缩国家”。
书中事件错综复杂,人物繁多,各个细节都可堪称为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在这件艺术品中,“梦”可以说是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描写了33个梦幻。
其中,前80十回共20个梦,后四十回中有13个梦。
正如脂砚斋在第四十八回所批:“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做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然而这么多的梦,读者却一点也无繁冗之感,其中的每一个在这件旷世的“艺术品”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它们大小各异,内容颇杂,形式多样,活灵活现,散布于全书,如同串珠的线,把大故事、小故事串在一起,构成小说的叙述结构。
毫不夸张地说,在“梦”的运用方面,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登峰造极之作。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解读了这些个“梦”也就抓住了一条理解这部鸿篇巨著的一条途径。
笔者以对《红楼梦》的仔细研读为基础,尝试着在这方面作了些研究。
通过对其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专门分析,现将其中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组梦是常理之梦,立体刻画人物这一组梦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书中有很多此类型梦:书中第34回宝玉梦见蒋玉菡。
宝玉受杖苔之后伤痛不堪,后悔自己把好友蒋玉菡在紫檀堡买房置产之事吐露给忠顺王府的人,肯定会给蒋造成不良后果。
正当愧疚不安时,隐隐睡去,于是梦见蒋前来诉说原委。
这正是因为平日思虑太多所致。
还有第87回妙玉走火入魔作恶梦。
妙玉因为平日与宝玉相遇时谈及的话题轰动了春心,回房后便听见房上有响声,害怕有贼来。
察看后才知是两只猫儿的嘶叫。
不禁勾起她对宝玉问话的品味,于是魂不守舍,于是梦见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以及媒婆拽她上车并盗贼劫她之类的烦心事,不由得哭喊求救,惊醒了庵中的女尼道婆。
类似此种梦,还有许多,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妙玉本是妙龄女子,思春乃正常现象;宝玉在自己“伤痛不堪”的情况下还想着会给好友造成不良后果,梦由此而生合乎人之常情,让读者更感书中内容之真实,宝玉和妙玉形象之生动。
作者在此借梦境反映书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使其更加立体生动,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第二组梦是伏脉千里,首尾呼应脂砚斋用蛇来譬喻《红楼梦》的叙述方法,说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说是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
以此来表现曹雪芹写作的一个巨大特色,这在红楼梦中几个梦的前后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甄士隐之梦、贾雨村之梦分别发生在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整部《红楼梦》在叙述总框架上是起于甄士隐之梦,终于贾雨村之梦。
甄士隐的夏日之梦,设计在开篇。
对全书整个叙事结构来说,一是通过甄士隐此梦,将两个神话故事(青埂峰下石头动凡心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还泪)连接起来,造成一个象征性的预示——宝玉出生;另一个是向读者说明《红楼梦》的故事都是似梦非梦。
这一梦远伏全书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近伏宝玉梦游并先为梦游作一番铺垫。
第一百二十回里还写了贾雨村的梦,这既是前后照应所需,也是他在历经沉浮之后所得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总结。
贾雨村与甄士隐一样,在全书中时隐时现,贯穿始终。
故事所不同的是甄士隐代表的是出世的精神,贾雨村代表的则是入世的精神,表达了两种不同境界,即佛教中所说的“出世间”和“世间”,出发的角度不同自然描述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区别。
而这两种不同,却殊途同归,最后终于放下了所有放下了执着,回归到了本事清净的自然。
同样,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之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浏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饮酒听曲。
这个梦是《红楼梦》一书的序幕,有重要人物的总介绍,并且它含蓄地预示了主要女子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独特的命运结局,同时也隐喻着把整个故事归结为人生一梦的含义。
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再游太虚幻境,与世俗世界大观园的死魂灵一一相见。
这是悲剧完成的一个叙事的总结和概括,与第五回的初游遥相呼应。
这是曹雪芹惯用的首尾相接相应法,可以使结构更严整。
第三组梦是逝人托梦,内有隐喻隐喻之梦蕴含着兴衰主线,第三十六回的宝玉之梦。
在结构上,第十三回和一百零回的王熙凤之梦可以看做是对由盛而衰、由富而贫、由绮丽而凄凉、由娇贵而潦倒的主题的隐喻。
因为凤姐是荣国府实际上的第一当家之人,包揽诸事,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她直接处理。
所以选择给她托梦肯定是有其道理的。
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托梦,告诉凤姐“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要她当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跃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的败落悲剧,并且提出补救保全的办法。
凤姐此梦,对贾府的瞬息繁华有深切的洞察并预示未来的厄运,贾府荣辱兴衰的过程在梦幻虚景里得到隐喻。
在第一百零一回,凤姐晚上到大观园去看即将远嫁的探春时,在月夜下,又遭遇了秦氏魂魄,对她当头棒喝:“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与东洋大海了!
”凤姐几乎被这次恶魇吓死,离这次惊魂不久,宁府即被抄家,凤姐也因此被发现了放账敛财的丑行。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正是全书悲剧结局的谶语。
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两个噩梦,都隐喻着凤姐内心潜藏的罪行,而其内蕴之中也显然体现着作者的整体艺术构思。
靠这两个梦,而使凤姐及“通部欲案”与贾府的命运相系。
而正是靠梦在关键部位的出现,凸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不仅勾画出凤姐的人生宿命的圆,同时也构造出贾府悲剧宿命的大圆,隐喻了贾府并将灭亡的宿命。
第四组梦是梦幻现实,互相对应宝玉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他统领书中的整个“女儿国”。
其中“木石同盟”和“金玉良缘”的悲剧冲突,更是书中感情的重头戏,在现实与梦幻中交替出现并一一对应。
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宝玉绛云轩卧室里梦,极具象征意义。
这一回写宝钗一日偶去怡红院,恰逢宝玉午睡,屋里只有袭人在给他绣制鸳鸯戏莲的兜肚,袭人因事外出,宝钗便坐下代绣起来:这里宝钗只刚做好了两三个花瓣,忽然听见宝玉在梦里胡乱喊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这里,“鸳鸯戏莲”隐喻同宝玉的梦话形成了强烈的反讽。
它从正面说明了木石之“盟”在宝玉心中的比重超过了金玉之“缘”。
更妙的是黛玉此时恰巧出现,如果当时能听见宝玉这番话,肯定会平添对宝玉的几分痴情。
可是,作者却偏偏让她在宝玉真情流露的梦话说出之前悄然离去。
这一来一去极富象征内涵:她可以住进大观园,却又被关在宝玉的门外,这意味着她事实上从未被大观园这个世界所真正接受。
第八十二回的黛玉之梦,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噩梦。
梦幻虚景把梦与非梦两个空间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叙述。
这个凶梦除了象征黛玉的心病之外,亦提供了黛玉对贾府长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的现实基础,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恐惧的根源,暗示了孤立无助的现实环境,实是黛玉悲剧的真凶。
这个梦对黛玉的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醒来后仍不能释然,心病更日趋严重,听到宝玉的亲事后,便悲痛欲绝,抑郁而逝。
黛玉梦中的宝玉,虽然无限真情,不惜一死地剖心相示,却发现心没有了。
有贾母的威严,宝玉也只空有一腔真情,毫无办法。
宝玉没有了“心”也预示失玉的奇祸,而失玉可象征失去黛玉”的疯傻心境。
在第九十四回里,这种预示得到了应验。
因失玉而失魂丧魄的宝玉第九十八回里的一梦,则了断了“木石同盟”这段宿缘。
在这个梦里,和尚对宝玉简略而神秘的解释了天国、地狱以及子女责任后,从袖中取出一石,向宝玉心口掷来。
得玉后的宝玉感到突然清醒,醒后开始致力于孔孟诗书,后果然封妻荫子,实现了“子女对家庭的义务和丈夫对妻子的责任”。
通过上述三个梦的依次展开,我们看到了宝黛爱情,原形及其解释的对位。
“木石姻缘”只是实现中断断续续的梦;宝钗来了,“金玉良缘”成了梦中的最大的现实。
对宝玉而言,黛玉是他刻骨铭心的最大的梦。
历经试探、争吵、誓言、信赖,终于两情相印,但围绕他们而生的种种力量,却最终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性结局。
这些情节都是以这三个梦为核心而展开。
同时,以“梦”证“醒”,以“梦”为“醒”。
第五组梦是用幻影之人,影射自己在描写人物时,用“幻影法”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如甄宝玉这一形象设置的喻意就可通过第五十六回的贾宝玉之梦,及第九十三回包勇转述的甄宝玉之梦表露出来。
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
所谓的“真假”对立,不是谁冒充谁的问题,而应理解为一个人身上的两面性。
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相虽像兄弟,但甄宝玉热衷于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恰恰相反。
尽管两个人在很多地方有不同之处,但在九十回以后,两人的人生之路开始了由异趋同的转化。
第九十三回的甄宝玉梦悟,走上“立身扬名”之路,它为宝玉最终完成科举后出家埋下伏笔;甄宝玉也曾梦到过太虚幻境及众钗的鬼魂,文字虽描述的简略,但他在空间的层面上起连接首尾出现的太虚幻境的作用,对贾府衰败又一次发出信号。
而贾宝玉梦见的确是自家的大观园以及众丫环,而梦中相见的甄宝玉又是他从未谋面的少年,虚实相印,真假莫辨,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心灵上折射出宝玉的虚拟幻想,两者的性格是互补的。
也使读者弥漫在真假莫辨的迷离境界里。
第六组以梦深化“情”主题第六十六回的柳湘莲之梦,第九十六回的尤二姐之梦,在结构上不仅仅是构成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三人故事的核心,从作者整体构思上来看,还具有很深的寓意:从结构上宝玉和黛玉的故事对应,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由情到色再到空的过程。
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的“痴情”,可看做是宝黛悲剧的一次预演:我们极其容易找到这两个爱情悲剧的共同点:一死一出家皆为一个“情”字。
书中或阴或暗已多次将尤三姐与黛玉相比,湘莲更是宝玉的一个分身,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宝黛“木石同盟”世俗化的演绎,两人都做了宝黛二人想做而未做的事。
小说中柳湘莲第二次露面是在第六十六回,他一梦觉醒,毅然出家,在结构上还可以看做是宝玉日后出家的预示。
而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大观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在大观园中与所爱的人一起恣情任性的过一辈子,随着大观园的解体,黛玉的逝去,他对一切皆已看破,尘缘已绝,必然会像柳湘莲那样遁入空门。
可以说在柳湘莲的梦醒之时,宝玉的归宿就已锁定。
通过对“梦境”的简单分析可看出,曹雪芹以梦做框架,把大小故事放在各自的框架之中;以梦做连接点,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梦幻世界。
这个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有交叉、叠合,使整体氛围空灵蕴藉,小说同时也使叙述多处呈现梦的境界,梦的心态。
梦直接影响和参与了小说的表达形式,且具有统摄全局的叙事动力功能和强大的叙事张力。
各种各样的梦充溢全书,五彩纷呈,显示了曹雪芹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给世人和后代艺术家留下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假作真时真亦假——浅析甄宝玉

(转)

《红楼梦》一书最容易达成共识的一点,莫过于书中"反面着笔","背面敷粉","正话反说","名贬实褒,名褒实贬"等手法.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也.开篇以甄士隐,贾雨村最先出场,就暗合所谓"将真事隐去""用假雨村言,敷演出来"之意;正文大量隐晦曲折的象征,暗示,灯谜,诗谶等等,目的则是要将主旨含而不露地传达给读者,"真","假"等词句,也是作者的提示用语之一.书中还写了"甄","贾"二府,两府中又各有一宝玉,而贾宝玉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人公,贾府是故事展开的主要舞台,以"真"对"假",其中隐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一望而知.

<br>但是通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着笔于甄府,甄宝玉的笔墨确实不多,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仅仅将甄宝玉作为贾宝玉的影子而写,虽与主人公非常相像,其神采风貌,喜怒哀乐却远远没有贾氏宝玉来得生动真切.再加上后四十回一些不符合原著描写的误导,使得理解甄宝玉这个人物乃至理解曹雪芹的意图都有了较多困难与偏差.很多人认为,甄宝玉与贾宝玉童年时代宛若一人,成年后却貌似神离,一成了地主阶级的接班人,一成了封建势力的叛逆者.典型代表如护花主人的《甄宝玉赞》云:

<br>

<br>"太上忘情,其次多情,其次任情,其下矫情,矫情而不可问矣.甄宝玉不能为太上之忘情,不失为其次之多情也.自经济文章之说中之,而矫情矣.则甄宝玉者,世俗之伟人而实贾宝玉之罪人也.……"

<br>

<br>自护花主人之后,这种观点还是时时可见诸红学界著作中,但以笔者拙见,这其实是对原著的误解,误解主要来自后四十回的改写.阅读前八十回,我们有理由相信,甄宝玉与贾宝玉从外貌到内心乃至人生遭遇均十分相似,并将对贾宝玉产生重要影响.

<br>一,甄宝玉与贾宝玉形象应是一致的

<br>

<br>前八十回中,提及甄宝玉的文字只有两处,而且都从旁人口中道出,本人并未见影踪.都是为了强调两个宝玉的相似.

<br>

<br>一次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由贾雨村讲出,同贾宝玉一样都是秉"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同时引出甄府,也是诗礼簪缨的大族而且是贾府的老亲.依照书中逻辑,这种人"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可见甄宝玉应该是与贾宝玉一样的"情种","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断乎不会走封建正统道路去为官做宦,"甘遭庸人驱制驾驭".换言之,都是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这一回还特别提及两个宝玉对女子的尊重体贴

(象征对封建正统文化的否认)以及两府女子的不俗,可谓相映生辉.

<br>

<br>另一次提及在第五十六回,甄府进京,由去贾府的女仆讲出,仍是强调两个宝玉的相似,达到难分彼此的地步.贾宝玉到这时才知道有一个与自己如此相像,连名字都一样的"对子"

(史湘云语),后来得了一梦,梦中见到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宝玉,然未及说两句话,梦便醒了,一场梦境,是是非非,似是而非,就这样收煞了.后来贾宝玉拜见了甄夫人,证实了甄宝玉确有其人.在梦中,曾有丫鬟的问语"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是可以作为两个宝玉人生追求的目标与遭际也相似

(以爱情体验为中心)的证词来读的.

<br>

<br>甄宝玉与贾宝玉人生遭际的相似,还体现在其家族命运上:甄府与贾府一样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身在其中的叛逆者也一步步走向成熟.

<br>

<br>从前八十回中另外五次在贾府人等中提到甄府的内容可以推知这一点.五次提及,前三次渲染甄府的富贵,与贾府关系密切,后两次讲到了甄府的没落衰败.

<br>

<br>分别见于第七回:凤姐回王夫人"'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去罢?'王夫人点头",点出甄府与贾府,甄府与皇室的密切;第十六回:"赵嬷嬷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哎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与"贾蔷道:'

(采买女戏的银子)竟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进一步凸现描绘"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第七十一回:"凤姐儿道:'……

(送给贾母的寿礼)只有江南甄家的一架大围屏十二扇,是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是甄府富贵的又一次展现;接下来的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独具慧眼:"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甄,贾二府的自取灭亡与由盛转衰之势的不可挽回;马上,第七十五回:"

(尤氏)正欲往王夫人处去,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做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大厦已倾,甄家"烟消火灭"已成定局,并预示着贾府不日也将走上这条道路,才正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br>

<br>依据脂评推测,八十回以后甄宝玉将正式登场,并直接与贾宝玉往来,早在元春省亲点戏本时,脂评曰:"《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惜乎脂砚斋评及"四事"中的其余三事

(贾家之败与元妃,黛玉死)尚好猜测模拟得之,独"送玉"全无巴鼻,而地位在脂砚斋笔下又是堪与家败人亡相提并论的"大过节,大关键",可见前八十回对甄宝玉的描写实在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后必有奇文,可惜不得见了.

<br>

<br>二,续书歪曲了甄宝玉的形象

<br>

<br>脂评又有"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

(第八回)等用辞,四十回续书中贾宝玉丢玉的故事倒不是平白无故编出来的,只是未免牵强,通灵宝玉回来的时候先写甄宝玉与贾宝玉的不和,再写贾宝玉昏聩至不省人事,又写和尚送玉,麻烦了半天,也难给人"甄宝玉送玉"的印象,更不要说"大过节,大关键"了.说续书与原作有许多根本分歧或貌合神离之处,并非虚言.

<br>

<br>尤其难以使人信服的是第九十三回写甄宝玉人生观的转变一节,续书说甄宝玉也梦到了太虚幻境,发现红粉即骷髅,从此改过,成为正统人物.众所周知,太虚幻境是曹雪芹精心创作的至纯至美之境,同情,爱怜,关注人世间"情痴情种"的警幻仙子居住于此,正是她促使贾宝玉走上了叛逆道路.续书将叛逆者"迷途知返"的转变设定在这里,岂非对太虚幻境的亵渎么?再者,"神游太虚幻境"的故事固然给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带上虚幻,神秘,天命等色彩,但更重要的是书中以现实主义笔法所揭示的,叛逆者其实正是在生活环境中接受教育,一步一步成熟,才与自己所属的阶层断然决裂."叛逆"的形成与发展,成熟,是主客观原因相结合的结果,决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绰出什么神仙来也不行.简单地把人物性格,形象大转变归咎于一梦,才真是"戏不够,神仙凑",任是怎么写都是不可信的,这就是原著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使人感到可爱可亲可敬而续书中的同名形象

(后来贾宝玉也曾梦中重游)却给人索然无味之感的根本原因.

<br>

<br>从篇幅上看,后四十回对甄宝玉描写的比重远远大于前八十回,而且本人也亲自出场.前面的甄宝玉是隐在幕后的人物,后书中却站到了前台上,当然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晰,但,这是个涂抹化装后的形象,真正的"甄宝玉"被掩盖,歪曲了,对他的误解也就出现了.

<br>

<br>三,甄宝玉在书中不可或缺

<br>

<br>毫无疑问,《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贾宝玉,无论是钗婚黛死的爱情,婚姻悲剧,众多薄命少女少妇的不幸还是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统治势力的腐朽,没落,都从贾宝玉

(亦即"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石头)心中眼中感受体会.可以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为纲,以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为线,织就了一幅封建末世百态图.

<br>

<br>或许还有人认为作者每每提及甄家必言"江南",其含义是"江南真家",也就是曹氏家族,赵嬷嬷讲"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时,甄家曾接驾四次,这也与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相合,因此《红楼梦》实际是曹雪芹将自己身世写成的小说,云云.

<br>

<br>当然作家创作时,自己的遭遇命运不可避免地会对作品产生影响,《红楼梦》又确实是曹雪芹将自身经历提炼,升华的结晶,书中有曹雪芹,曹家的影子,不奇怪.但若仅仅将《红楼梦》作为曹氏家族的历史来读,那委实是太小看这部杰作了.真正的艺术家,也不屑于将自己的作品仅仅作为现实的简单影射.因此,对甄宝玉,甄氏家族的理解,不应是胶柱鼓瑟的猜笨谜,只有从艺术分析的角度看去,方可明白作者的苦心.

<br>

<br>表面看来,对甄宝玉的着墨寥寥似乎显得作者对他很不重视,甚至有点闲文碎墨的感觉.确实,若将前八十回中提及甄家的段落全都删去,对文章的行笔,故事的讲述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曹氏大手笔,岂会犯这等低级错误?况且只是寥寥几段,连"凑篇幅"的字数都不够,若非经过深思熟虑,这种文字是决不会出现的.

<br>

<br>其实,甄士隐的出场已经预示了这一点.人们都知道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依照下文来看,若理解为"甄氏隐",那么就可以理解这种对甄府,甄宝玉隐而不露的写法:甄家"隐"去,但"隐"不同于"无",时不时仍要被提及:正是书中所写给人的印象.至于为什么"隐",后文如何由"隐"而"显",这样写究竟有什么意图,答案显然要细心剔求才能得到,而且也不免见仁见智,各执一词.

<br>

<br>以笔者愚见,甄宝玉是一个"光明"的形象,他对贾宝玉选择"悬崖撒手",与家庭彻底决裂这一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鲁迅曾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指的是贾宝玉,但甄宝玉等形象的出现,使人感到,其实叛逆者并不孤独,更不是"先知先觉"之类世人无法理解的圣哲.而是立足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上,有众多同声呼应的伙伴,代表着新生的力量.

<br>就像夜空中的星辰,虽然黑暗势力是那样强大,它们的光亮是那样微弱而且彼此无法照应,"撒天箕斗灿"的风景,究竟与漫天黑暗只有一颗星不同,前者给人希望,后者令人怜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不仅是要为忽喇喇倒塌的封建大厦唱一曲挽歌,更要给人希望,鼓励叛逆者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进取.所谓"虚无主义"的思想,其实与作者意图不符.因此虽然书中以贾宝玉为代表的一方处于绝对弱势

(这在黛钗力量对比上格外明显),但真正无力的却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必将彻底灭亡;虽然贾宝玉等人最后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苦难,大悲剧,却可慷慨悲歌.

<br>

<br>甄宝玉在第二回由贾雨村道出时,雨村先这样讲:"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名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的人物."又是"两个异样孩子"

("两个"为"颇有几个"的意思,万毋以为是确数),又是"这一派的人物",可见雨村见得不少了,也可知叛逆者已经在封建母体中渐渐发展起来了.

<br>

<br>由此,可以推知甄宝玉在后文中的活动了,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席间由宝钗提议,芳官唱了一支《赏花时》,恰恰就是选自《邯郸梦》的曲目,而且庚辰本等版本均将全曲录下,及至程甲本等版本仅写了几句说明曲目了事.众所周知,曹雪芹善用隐喻法,但是由于后书的失落而使很多伏线都成了无底的谜.这一支曲子之所以在程甲本等版本中有如此大的变动,唯一的解释是高鹗,程伟元拿到的书稿中,这条线索已经断掉,看不出它的重要性,才会将它马马虎虎交待过去.夜宴中的酒令是群芳命运的又一次展现,这支曲子则是贾宝玉命运的谶语.所以文中特意点明:"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抽到的诗签),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隐喻他将来娶宝钗为妻,被甄宝玉"度化"的命运.

<br>

<br>为什么说是甄宝玉"度化"了贾宝玉呢?主要可从《邯郸梦》中找到答案.《邯郸梦》讲的是吕洞宾度卢生的故事,而卢生恰是"梦中人"——书中亦经常这样称呼贾宝玉.《赏花时》正是表现何仙姑盼望吕洞宾度化卢生回天宫替她扫花的心情

("扫花"的工作,又与"神瑛侍者"身份暗合),宝玉听到这种召唤,安能另有一语?再看脂砚斋对"甄宝玉送玉"的评价,这件事对贾宝玉的影响,可以与失却皇宠,家族灭亡,情人夭折相提并论,甄宝玉起到的作用,不问可知矣.

<br>

<br>莫仅仅把"封建势力的叛逆者"的光环罩于贾宝玉身上吧,甚至加入林黛玉等人也还不够,封建社会已到穷途末路,叛逆者乃是层出不穷的人物

(写法上当然会是写主要人物之外涉笔其余形象,但又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才那样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每个叛逆者周围都有巨大压力而他们的力量又很薄弱,但当他们彼此有所沟通,联合起来之时,就会对正统势力大声说:"不"!使贾宝玉成为"真宝玉",真正与自己的家族彻底决裂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甄宝玉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1238889999.com/6k16ziflhStF.html
上一篇:经常做梦到坟地(经常做梦到坟地怎么回事)
下一篇:突然间梦到 突然间梦到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